廣州泰和腫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(SRT)
發布時間:2021-08-30點擊率:
什么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
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是指利用定向技術,使用小野集束射線對靶區施以較大劑量的分次照射。該技術有利于患者正常組織的保護及腫瘤組織照射劑量的提高,可對腫瘤乏氧細胞進行高劑量殺滅。
接受本次治療的患者資料
此次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患者,男性,33歲,2019 年 11 月于外院確診為 “左肺腺癌腦及骨多發轉移 IVb 期”,已完成全腦放療,劑量為 30 Gy / 10 Fr,并接受靶向治療至今,肺部病灶控制良好。2021 年 7 月復查,患者頭顱 MRI 顯示:右側額葉見三個新發病灶,直徑分別 1.6 cm;0.6 cm;0.5 cm。患者一般情況良好,KPS 評分 90 分,能積極配合醫生治療,較理想地符合立體定向放療的適應癥。經科室討論,決定給予患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。
患者的治療流程
1、體位固定與 CT 模擬定位掃描
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(SRT) 的體位固定要求遠高于常規調強放射治療。我們采用頭頸面膜 + 發泡膠,同時聯合口含器的方法進行體位固定。

2、靶區勾畫及計劃設計
將 CT 圖像與 MRI 圖像融合后,主診醫師勾畫了治療靶區及正常組織器官,GTV 為 MRI 上的可見病灶,外擴 0.1 cm 形成相應的 PTV。處方劑量為 27 Gy / 3 Fr,隔日一次。

將 CT 圖像與 MRI 圖像融合后,主診醫師勾畫了治療靶區及正常組織器官,GTV 為 MRI 上的可見病灶,外擴 0.1 cm 形成相應的 PTV。處方劑量為 27 Gy / 3 Fr,隔日一次。

靶區勾畫后,物理師按照要求制定、優化放療計劃:采用單一等中心非共面容積調強模式,三個病灶同時照射,FFF 模式,射線能量為 6 MV,劑量率 1400 cGy/min。 該計劃中靶區劑量覆蓋良好,PTV V100 均 > 98%,全腦、腦干、視神經、視交叉、海馬體等結構均符合放療正常組織限量,劑量分布如圖示。
3、放療計劃驗證
醫生確認計劃后,物理師提前對治療計劃進行 QA 驗證,保證治療前加速器的各物理參數符合臨床要求。
4、為患者實施影像引導的放射治療(IGRT),確保精準放療
廣州泰和腫瘤醫院專家介紹
袁太澤 廣州泰和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,碩士研究生導師,腫瘤學博士。2008 年畢業于中山大學腫瘤醫院,2008.8-2019.4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工作,原放療科副主任。2016 年在佛羅里達大學質子治療中心訪學,2019.11-2020.5 在梅奧醫院質子中心進修。從事腫瘤放射治療 17 年,熟悉各種惡性實體腫瘤的放射治療;擅長鼻咽癌等頭頸部惡性腫瘤、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、肺癌、腸癌等惡性腫瘤的三維適形放療 (3DCRT)、調強放療 (IMRT)、立體定向放療 (SBRT/SRS)、影像引導放療 (IGRT) 及質子放射治。

3、放療計劃驗證
醫生確認計劃后,物理師提前對治療計劃進行 QA 驗證,保證治療前加速器的各物理參數符合臨床要求。
4、為患者實施影像引導的放射治療(IGRT),確保精準放療

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是腦轉移瘤的重要治療手段,腫瘤控制效果好,放療毒副作用低,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。
廣州泰和腫瘤醫院專家介紹
放療科 主任醫師
相關新聞
-
暫無記錄